焕发地理人文价值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报告

来源:《南粤质量》2016年第8期
+
打印
【字体:

200567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以此前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为基础,正式在全国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转眼已过了11年多,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开展得怎样?效果如何?下一步有何计划和要求?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广东地标保护居全国前列

 

所谓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两方面,一是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二是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我们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代代相传,创造了璀璨的物质文明。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出一方物产。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都是物产宝库,处处都有奇珍异宝、奇瓜异果。各地的这些珍贵物产,大多有历史传承的独特的生产加工方法,而且往往与人文因素结合在一起,包括世代相传的各种美丽传说、精彩故事、历史渊源,等等,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各地的一笔笔宝贵财富。做好这些具有独特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产品的保护工作,使其传承下去并挖掘、发挥其经济发展的潜力,这就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初衷和题中之义。

广东省这方面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至2015年底,全省获国家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112个,居全国第三位。获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年产值225.4亿元,较保护前的93.8亿元增长56%,受惠农户76.48万户200多万人、生产企业986家,农民年平均收入获保护后达到8685元,较获保护前的6500元增长55%。如新会陈皮实施保护后销售价格较保护前增长85%;端砚实施保护后加工企业从保护前的400多家增至目前的600多家,产值由保护前的9000万元增至2.8亿元,增幅达180%

 

意义非凡   应予重视

 

广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收到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首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对产地区域名片和文化的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是产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结晶,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物化的产品,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了产地独特的历史和乡土文化、区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名片。按国际通行规则,她是与专利、商标、注册权等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好这一知识产权,保护和擦亮这张金字名片,就是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体现风情、彰显魅力,可以使经济与文化、传统资源与现代价值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可为当地带来不可小觑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省许多地方,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以后,不单使地理标志产品得到传承发展,而且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如新会陈皮,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形成种植、加工、旅游、收藏、销售“一条龙”产业链,甚至开办“陈皮村”,开设“陈皮银行”,开展期货、现货和证券化交易,还利用“陈皮文化节”,作为当地招商引资的平台,对当地的经济以至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一片小小陈皮,做成了一个支柱产业”。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第二,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有效保障地理标志产品的特色和提升其质量水平,焕发其现代价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明确要求,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应根据产品的类别、范围、知名度、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管理规范。申报材料中明确规定要提交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包括产品加工工艺、安全卫生要求、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等)。这样一来,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过程,便成为对这些产品完善标准化的过程,许多传统的加工生产方法和工艺被转化、完善、上升为标准或管理技术规范,在保持原有特色和特质内涵的同时,与现代理念相结合,产品质量水平获得提升。广东地理标志产品大多为种植、养殖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的开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省获批的地理标志产品中,已经制定省地方标准(农业类)91项,已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2个。大多数地理标志产品均推行全过程标准化种植与生产加工,大多采用“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农户”的现代规模经营模式,促使农业标准化与开发、培育品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结合,使许多传统地方特色产品焕发新貌,甚至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第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直接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理标志产品获得批准后,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这张小小的标志,可有很大的“含金量”。全省各地的实践都证明,产品贴上了这张标志,往往便身价倍增,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新会陈皮在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比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高出近1倍。英德红茶在获保护前曾因粗放生产加工,在市场上成为低档品,每斤售价不足百元,获得保护后加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产品质量提升,成为深受欢迎的“绿色产品”,售价步步提升,目前市场售价每斤五六百元。许多地方都做到“申报保护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效果。

第四,从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来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更具有非凡的意义。按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全国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正在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经济领域的一场硬仗,关系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成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调整供给体系的结构,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也就是向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产品,促进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的地理标志产品,几乎无一例外均为市场适销、热销产品,是高质量、高端产品的代名词,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把传统价值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生产提供更多更好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改善、优化供给体系结构特别是农产品供给体系结构的路径之一,可发挥优质产品对提振消费需求的作用。可以说,更多地理标志产品获得保护并更多进入市场之日,就是企业和产业特别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体系结构得到优化和提升之时!

 

广东得天独厚   工作措施得力

 

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是广东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和工作措施得力的结果。

广东是祖国的南疆。北靠南岭,山脉逶迤,郁郁葱葱;南濒南海,岛屿众多,海岸线长;境内平原山地相间,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北回归线横贯其间,气候湿润,日照时间长。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广东奇崛的生态,使广东孕育成了天然的物产宝库。千百年业,勤劳智慧的南粤人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作,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因素,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堪称珍稀物产富饶,文化背景宽广,风土人情奇特,文化积淀深厚。其中,如马坝油粘、增城丝苗、白蕉海鲈、清远鸡、中山脆肉鲩、黄圃腊肉等珍馐美味,让人大快朵颐;梅州金柚、廉江红橙、增城挂绿、萝岗甜橙、三华李、九仙桃等奇瓜异果,令人垂涎欲滴;凤凰单丛、西岩乌龙茶、沿溪山白毛尖、英德红茶,一壶香茗一壶情,特别是寒夜客来茶当酒,品茗会友待客,使生活增添了无限情趣;端砚、英石、乳源彩石,则让人们的生活平添文韵和风雅……产品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奇珍异宝,除了产生的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外,往往又伴随着一个个美丽传说,或与先贤名士、文人骚客有着千丝万缕、剪不断的联系。总之,南粤大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可申报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资源多,这是广东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负这些优越的条件,广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做了大量工作。

首先,省政府和全省各地方政府,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十分重视,给了很多支持,使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和保护工作,获得动力和保障。如韶关市,明确提出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打造“韶关名片”工作来抓,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给予关注,提出加强保护的提案,对该项工作促进很大;清远市在山区财政较紧的情况下,不单市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所属7个县(市、区)政府也都安排资金,对申报保护工作给予经费支持,使市和所属7个县(市、区)全部都有获批的地理标志产品,实现百分之百全覆盖;云浮市政府分管质监工作的领导多次开会布置具体工作,具体领导、具体策划,使这项工作也走在全省前列。

其次,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标准化促进保护,促进产品的有效传承和提高。广东的地理标志产品,大部分是农产品,在历史传承中多为家庭或手式作坊传承为主。这种家传为主、小农户经营的操作模式,有较好保证传承“正宗”的积极作用,但也容易出现各家各户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和随着传人有变产品便“失传”的现象。为此,全省在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抓住标准化这个重要的工作环节,都认真制定了确保产品质量特性的技术标准,固化传统工艺技术,以确保产品质量特性和传承。如始兴县的始兴石斛和清化粉,都有独特的优良品质,并都与唐代名相张九龄有历史渊源,都是民间的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在申报保护中,县有关部门严格按照确保产品质量特性的要求制定标准,还做了精确的化验工作,验清楚这两个产品与其它地方生产的一般产品的特性指标的差异,以标准化确保这些指标的传承和沿延。为促进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我省还积极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结合起来。据统计,我省目前已获批的112个地理标志产品中,开展国家和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有74个,占66.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有效地保障了地理标志产品的“正宗传承”,避免“失传”、“走样”现象的发生。

再次,是在“保护”两字上下大功夫。“保护”两字说起来简单,实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做好标准化、规范化以实施技术性保护外,还有很重要的两方面,一是发放保护标志,这是地理标志产品的“身份证”,也是“护身符”。各地认真做好标志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有些地方如韶关市对所发放的标志,还建立可溯源、可查询系统;二是打击假冒活动。各地利用质监部门行政执法的有利条件,开展查处假冒地理标志产品活动,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为地理标志产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经营环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有些地方在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因地制宜,既立足地标产品保护,又跳出地标产品保护,发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片”功能,提高当地知名度,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如新会每两年举行一次的“陈皮节”,便收到很好的效果,去年举办的第三届“新会陈皮节”,便招商引资吸引来18亿元的项目落户。又如,翁源县利用三华李、九仙桃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展“翁源花果嘉年华”系列活动;增城每年都举办荔枝旅游文化节、增城迟菜心节,等等,都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上新台阶   正当其时

 

广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但潜力还很大,还要做更大的努力。最近,省质监局和省政府研究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围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发展这一专题,在先后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大省四川、山东和我省肇庆、河源等地研究考察的基础上,正在形成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和加强这一工作的政策措施。省质监局已于718日至22日在四川大学举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专题培训班,研究和动员加快推进这一工作。综合有关各方面信息来看,下一步要抓的事情很多,但有几条非抓不可:

——要进一步提高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认识,这是促进该项工作上新台阶的前提。我省有一个现象,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标保护工作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后面,其原因恐非发达地区的地标产品资源少,主要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眼睛主要盯着新的发展项目,不同程度存在重工轻农意识,把历史和地理因素形成的传统产品当作“鸡肋”,甚至认为古老的东西被淘汰是必然的。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偏颇。历史地理因素形成的地方特色名产,往往凝聚着多代人的心血,让其“失传”未免可惜。若能让其在新的形势下华丽转身,往往能焕发出很大的现代价值。当然,经济欠发达地区这项工作也应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大家要认识到,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发展是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提升产品质量的本质要求,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高端供给优质供给有效供给的重要抓手,是破解我省区域发展不协调、壮大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实施标准化战略、提升标准化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从而更自觉地把这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

——要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这是加强地标产品申报工作的关键。地标产品申报要做大量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现在各地普遍反映存在经费不足的困难。四川省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专项预算用于地理标志产品培育申报、后续监管和示范区建设,对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奖励20万元,对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的奖励50万元。我省也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投入,多渠道、多形式筹资,以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

——要多措并举,做好申报、保护和发展工作,这是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根本。包括要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在目前各部门都管的情况下可探索联合申报办法,促进多部门形成合力;要认真做好地标产品资源普查工作,开阔申报的思路和视野,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不仅要着眼于初级农产品,还要注意工艺品、工业品资源,要实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从传统初级农产品向工艺品、工业品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要利用标准化、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措施,保证地标产品的质量,确保“正宗传承”;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要加强专用标志的发放、管理,加大查处假冒行为的力度,为地理标志产品提供良好的发展、经营环境;特别要克服“重申报轻保护和发展”的现象,处理好申报、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既要加强申报工作,更要注重保护,以保护促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引导地理标志产品生产企业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要,主动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接受挑战,运用现代科技和市场的力量,挖掘发展潜力,做大做强“蛋糕”,做到申报一个,保护一个,发展一个。

      当前全国全省正着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良机。抓住这个机遇,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来抓,争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有新的突破,上新的台阶,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在提升全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中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广东的必然选择!  

联系方式 法律申明 友情连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