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标协发布《天然硒品认定与标识》团标,推动“硒资源”向“硒产业”发展

来源:
+
打印
【字体:

导语

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团体标准《天然硒品认定与标识》,对天然硒品的概念、要求、评价、认定办法和标识作出统一规定,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天然硒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图1 英德市石牯塘镇富硒地块桑芽菜种植基地

        近年来,大量声称为“富硒”的产品争相涌现于市,并颇受青睐迅速进入千家万户。然而何为“富硒”?单位产品硒含量多少即可“称富”符合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求?各地对此并无标准统一规定,数据差异较大且对产品种类覆盖面不全。于是乎,市场上商家们各说各话,自卖自夸,产品的硒含量等质量指标参差不一,鱼龙相混,给消费者选择产品和行政机关监管质量带来困难。如今,这一多年的困扰有望随着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实施《天然硒品认定与标识》团体标准迎刃而解。


        2025年3月25日发布的该项标准由广东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山大学、广东省地质局佛山地质调查中心、广东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广州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35个单位联合起草。


图2 《天然硒品认定与标识》团体标准论证会现场

图3 阳西县新圩镇东水村富硒地块天然硒茶种植基地

图4 台山天然富硒大米展示(台山市都斛镇)

        硒是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在人体内特异性地催化还原谷胱甘肽和过氧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避免生物膜受到损害,并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破坏所引发的疾病,还能和汞、镉、铅等重金属元素结合,形成金属硒蛋白复合物,起到解毒的作用,还有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提升免疫力等许多作用。食物补硒是目前人们普遍认可的最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研究开发硒食品成为当前健康食品研究开发的热点。硒食品通常分为天然硒品、添加硒营养强化剂食品和通过生物自身转化形成的硒食品三大类。天然硒品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并有硒利用率高、毒性低等优点,是目前人体补充硒元素的重要来源。该团标根据目前市场和创新需要,对天然硒品的定义、要求、评价、认定与标识等做了明确规定。


图5 调研报告汇报现场(河源市源城区)

图6 阳西县东水村富硒古茶树资源风貌

        团标明确,天然硒品是指从天然富硒土壤区域产出的种养殖农产品及其制品,和从地下深处自然流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天然水。参照国家、行业相关文件有关规定和广东实际,团标把天然硒品界定为谷物类及制品、薯类及制品、豆类及制品、花生及制品、蔬菜及制品、水果及制品、陈皮及制品、竹笋及制品、水产类及制品、肉类及制品、蛋类及制品、水、茶叶及制品等13类产品,对每类产品的硒含量规定必须达到的要求。例如,蛋类、水产类产品硒含量参照GB 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的硒含量要求为≥0.08mg/kg,天然硒水硒含量参照GB 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中的硒含量要求为≥0.01mg/L。每项指标均设定相对应的检测方法,依据天然硒品要求对富硒土壤区域产出的农产品及制品进行评价认定。设置天然硒品标识图标,式样见图7。天然硒品标识图标使用需经申请、评估、审定等程序,经认定部门授权方可使用。


图7 天然硒品标识图标式样

图8 广东首个富硒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现场(新会区大营盘茶园)

图9 中山市崖口村富硒地块颁证授牌现场

        专家介绍说,地球地壳中硒含量很低,且分布不均,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存在一条北东向土壤缺硒带,并伴随着因硒摄入不足导致的人群亚健康及地方病的发生。富硒产品特别是天然硒品市场需求量很大,发展前景广阔。广东拥有极为丰富的天然富硒土地资源,已开发出众多天然硒产品,进一步开发硒产业大有可为。专家评审组认为,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布的该项团标,针对目前天然硒品市场上的存在问题,对天然硒品的硒含量和评价认定办法等做出科学规定,填补了国内天然硒品认定和省内天然硒品含量规定的标准空白,为规范天然硒品供给和市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推动广东丰富的“硒资源”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硒产业”,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图10 新会区崖门镇古兜山下富硒地块陈皮

图11 英德市西牛镇富硒地块麻竹笋




广东标协团体标准

发布反响非凡

        广东省标准化协会发挥广东省标准化工作第一专业社团优势,组织制定和发布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薄型机织服装》是广东省第一个团体标准,一经发布,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团体标准化大数据》(第一期)就展示了《薄型机织服装》的三大闪光点,2018年底,该团标作为“全国典型团体标准案例成果”,成功入选发布出版的全国《团体标准化发展研究报告》蓝皮书;《数字公共广播系统通用技术规范》团标被列入国家工信部2019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该团标是当年全国唯一上榜的省级标准化协会标准;《高品质羽绒制品》团标的发布,吸引了包括中国政府网、新华社、新华网、人民网、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等全国上百家主流新闻媒体(网站)争相报道;《厨余垃圾生产黑水虻饲料技术规范》团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网宣传报道;《日常防护口罩》团标被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广东省非医用口罩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检验依据之一,等等。广东标协发布的团体标准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关注,新华网、中国经济导报、科技日报、中国质量新闻网、南方日报、南方网、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已成常态。广东标协已有《铝合金家具 柜类通用技术条件》、《防护口罩用熔喷法非织造布》、《纺织品纤维含量测定 人工智能识别法》、《百货零售行业卓越服务规范》、《聚乙烯M型多筋结构壁复合增强缠绕管》、《多色一体式聚乙烯缠绕实壁芯片管》、《粤北(韶关)油占优质稻生产技术规程》、《厨余垃圾生产黑水虻饲料技术规范》、《南粤古驿道调查规范》、《5A 物理抗菌纺织品》、《预制菜 汤类罐头食品》、《碳达峰碳中和领域职业培训师管理与评价规范》、《绿色土地认定与标识》等13项团标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报道。2023年第一期《中国标准化》杂志和3月20日“中国标准化微信公众号”刊发长篇通讯,讲述广东省标准化协会“紧紧围绕市场和创新需要”,努力做好团体标准工作的故事,并作为封面文章和头条予以推介。在“2023世界标准日广东省主场宣传活动”中的学术交流环节,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排广东标协作团体标准工作经验分享。广东标协发布的团体标准已初步彰显了品牌效应,一些外省科研院校、知名大型企业也踊跃向广东标协申请立项,主导或参与广东标协的团标制定、发布工作。





联系方式 法律申明 友情连接 网站地图